香文化的发展史

2019-05-24 16:22

香,既是贵族文人雅集的上宾, 也是民间百姓的寻常。

香,可以是阳春白雪,也可以是下里巴人。

香,平凡如空气,却又华丽如珍宝。


   我国的香品,从诞生到完备经历了数千年的岁月。一款香品带给人们的绝不仅是简单的香味儿,而是从道德修养、怡情养性、品味熏陶、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等多个方位,给人以整体呵护与滋养。

   人类对香的喜爱是与生俱来的本性需求,最初先民对植物中挥发出的香气有所感觉,闻到不同香料的芳香时,即能感受到美感和香气快感,并逐步发现不同香味的植物具有不同的作用。远古庆阳人野外或是洞穴聚居,夏夜便燃烧艾叶散发独特香味以驱逐蚊虫,这种方法甚至直到现在庆阳的农村还在广泛使用。由此,对自然界知之甚少的先民对自然香料的神奇用途便崇拜不已,于是将花、果实、树脂等芳香物质奉献给神,芬芳四溢而达到完美的宗教境界。因此,上古时代还把这些有香物质作为敬神明、清净身心和丧葬之用。此时,人们对香的使用仍处于懵懂之中,使用的香料是单纯的自然香料,除个别直接熏烧取香外,大多并不经过切割、研磨等加工程序,而是原始的动、植物自然散发香味。

1

香烟始升:萌发于先秦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香开始有了文字记载,此时香文化发展初现端倪。屈原《离骚》中就有很多精彩的咏叹:“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这些香料多用来熏烧祭祀、佩带香身、入酒、辟秽祛虫。当时的文人雅士都把香比喻为一种高尚、善美的品质。

    香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丝绸之路”为我们带来了海外的丁香、安息香、乳香、龙涎香。汉代香品中第一次出现了和香(一种像中医药方一样的香方),宫廷的术士开始用多种香药根据阴阳五行和经络学说来调配香方。汉武帝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博山炉熏香文化大行其道,其不仅是达官贵人修养身心的专利,平民百姓用博山炉熏香、品香也成为一种时尚。香具方面除了香炉,汉代还出现了能直接放在衣物中熏香的“熏笼”。

2

盛世流芳:完备于隋唐

       随着唐王朝成为一个空前富强的大帝国,其对外贸易及国内贸易都空前繁荣起来。西亚一带的香药大量进入中土,为国人和香提供了更多的新药。

  在唐代,大批文人、药师、医师及佛家、道家人士的参与,使人们对香的研究和利用进入了一个精细化、系统化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对香品的用途也有了完备细致的分类:书房用香,卧室用香,会客用香,佛家香,道家香等等,可以说在唐代已是专香专用了。

  自唐代开始,香文化已经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对周边国家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高丽、日本、东南亚各国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唐代香文化的历史印记。

  从这一时期开始,香炉也出现了多元文化的特征,造型风格也有了加大改变,敞口、阔腹、多足等唐代香炉的造型,对后代香炉演变有很大影响。

3

鼎盛广行于宋元明清

      宋代是香文化发展的最高峰,不仅皇宫内院、达官显贵日常起居要用香,寺庙祠堂香火不断,而且香更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居家、出行、读书、会客、书画抚琴都用香,而且还有专人负责熏香的事务;不仅有熏烧的香,还有香囊可以佩戴,制作点心、茶汤、墨碇等物品时也会调入香料;集市上有专门供香的香铺,人们不仅可以买香,还可以请人上门做香;文人雅士不仅用香,还亲手制香,并呼朋唤友,鉴赏品评。

  这一时期,除了香饼、香丸、线香等,已广泛使用“印香”,与“焚”香不同的“隔火熏香”的方法也较为流行。

  在元明清时期,开始流行香炉、香瓶、香盒搭配在一起的组合香具。明宣德年间,宣宗帝亲自督办,利用真腊进贡的几万斤风磨铜,加入大量的金银珠宝一并精工冶炼,制造了一批盖世绝伦的“宣德炉”。“宣德炉”所具有的种种奇美特质,即使以如今的冶炼技术也难以复现。

  到明朝时,线香已广泛使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不但记载了制作线香的技术,还有很多熏香与香药的方子。当时各类典籍都有很多关于香的记载,周嘉胄所撰《香乘》尤为丰富。

  对宋元明清的文人来说,香已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香在日常生活中不单单是芳香之物,而已成为怡情的,审美的,启迪性灵的妙物。

4

日渐式微:断代于民国

  随着清朝末年,国势衰退,战乱开始,士大夫与文人墨客们的精神生活趋于粗疏呆板,香学与诗词乐舞等纯粹的艺术形式一样,渐趋式微,焚燃香料并感受其气味进而感悟人生的这门高雅活动,传至清末,终于在大清王朝的风雨飘摇中,火尽灰冷了。接下来的军阀混战、抗日战争,以及后来的解放战争以及西方工业文明的侵入使得人们对传统文化产生质疑,从此,包括“香道”在内的传统文化艺术一蹶不振。到今天,除了烧香礼佛、佩带香包等用香方式因深入民间而得以沿存外,传统香学和上流社会文人雅士们仪规严格的品香仪式渐已遗失,很多人甚至不知“香道”为何物,更不用说什么以香道来修身养性了。

  由于近现代中国在科技、军事上全盘落后于西方世界,也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怀疑,使得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精华被混同于糟粕一并否定了。

  同时,随着文人阶层在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上的变化,早已融入书房琴斋和日常起居生活中的香文化也渐行渐远,而主要作为祭祀仪式保留在庙宇祭祀之中。

  中国香文化历经了几千年的风雨,留给我们民族与历史的是一种精神,一笔财富。经历了开国初期的停滞和八十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中华民族已经醒来,开始以更加清澈的目光审视传统文化的功过,当香文化的璀璨再次被国人发掘时,它必定会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辉温暖华夏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