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不仅要芳香养鼻,更要养神养生,开窍开慧,这是传统制香工艺的一个核心原则。正是由于秉承了这一理念,才使传统香品不仅成为芳香之物,更成为开慧养生之药,在从秦汉到明清的漫长历史时期中,赢得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欢迎。
制香:遵循古法
对于香的制作,中国古代就已形成了一整套与中医学说、道家外丹学说一脉相承的理论,有一个十分成熟完善的工艺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密不可分的部分,具有鲜明的东方特色。中国传统制香工艺追求“香气养神”,在香方的确立、香料的使用、配伍与炮制、制作的流程等方面都十分考究,有一套严整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规范。
中国传统制香工艺所包涵的理念、规程、技巧是香品功效与品质的重要保证。橼在愚舍谨遵古法制香工艺规范,优先综合考虑香的用途及香型等因素,再选择香料、药材进行配伍、炮制,其过程分为六个步骤:制备原料、配伍、和料、成型晾晒,包装、窖藏。橼在愚舍继承传统香学与制香工艺,融汇中国香疗之法,对配伍和炮制颇为考究。
配伍:各适其位
在中国传统制香工艺中,香料不但有不同的性味功能,且具有不同的香韵和格调。中国传统香料极少单独使用,总是先综合考虑香的用途、香型、品位等因素,再选择香料或药材,将数种香料(药)按照“君、臣、佐、使”的方剂组成原则进行配伍。根据民族民俗不同的香方需要配制不同性味功用和不同香韵品质,规定必要的剂量组织成方,因此传统香产品丰富多彩。要调合一个好的香方,应遵循组织严谨、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多而不乱、少而精专的原则。且只有君、臣、佐、辅各适其位,才能使不同香料尽展其性。诸如衙香、信香、贡香、帷香以及疗病之香,各有其理,亦各有其法,但基本都是按五运六气、五行生克、天干地支的推演而确定君、臣、佐、辅的用料。
愚舍香谨守奉行传统制香的配伍规范以保证香品品质,例如愚舍香香疗养生系列中的香方泡浴源自宫廷秘籍,取名贵香草药材,依中医草本学说,遵循五行配伍,合乎外疗养生之法门。一些特殊的香,不仅对用料、配伍有严格要求,而且其配料、和料、出香等过程须按节气、日期、时辰进行,才能达到特定的效果。如灵虚香,在制作上要求甲子日和料、丙子日研磨、戊子日和合、庚子日制香、壬子日封包窖藏,窖藏时要有寒水石为伴等,才能让配制出的“灵虚香”有心安体畅之感、清升浊降之效。
炮制:贵在适中
愚舍香在制作传统香的过程中,不仅十分考究香料配伍,对香料的炮制也有非常严格的要求。香料的炮制与中药的炮制有相似之处,“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性味反失”,炮制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香的质量。同一种香料,用在不同的香里,炮制方法常常也不一样。从总体上说,炮制香材的目的,一是去其杂质,便于使用,二是导顺治逆,理其药性。恰当的炮制可以加强香材的药性,使其功效充分发挥出来;此外还可以根据配伍的要求,使用特定的炮制方法使香材的药性发生改变。具体的炮制方法很多,例如:修制、蒸、煮、炒、炙、炮、焙、飞等。
愚舍香甄选上等香草药,经蒸煮炒炙炮焙飞,以显物之性。如制檀香,则取檀香一斤(片)用好酒两升,以慢火煮干,略炒制汤手即可;制沉香则将沉香以绢袋装,悬于铫子当中,勿令着底,米水浸,慢火煮,水尽再添,一日为好,完成后凉干即可。
全面继承古法,香品才能出之有据,用之有效。愚舍香得到西安制香世家的真传,熟练掌握传统制香技艺,收集整理修复历代香方古籍,恢复传统之配香法、燃香法、浴香法、熏香法等香疗法门,回归传统制香工艺与理念,致力使中国原有的资源文化得以延续,让中国香文化在“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上迈向更长远的未来。